近日,记者走进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臂按照设计路径轻轻摆动“身体”,仅需几秒钟便完成一次自动焊接,显示屏上各项参数清晰明了;不远处的“核电粮仓”内,工作人员正将组装完成的核燃料元件装入特制的运输容器,一旁的显示屏上,准确记录着每一组核燃料元件的“身份信息”……
“我们运用先进智能制造管理理念和技术,建立自动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生产管控体系,推进生产线信息互联互通,建成了信息流畅、管控一体的数字化厂房,部分关键工序的生产效率提升达30%。”中核建中科技与信息化部负责人介绍,数字赋能推动经济效益持续攀高。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生产制造执行系统、资源计划系统、仓储管理系统、数据集采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集成应用,整合和优化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实现人力、资金、采购、生产制造、交付等业务全过程信息化管控,用科技解放人力,内部价值链流转效率提高3倍以上;同时通过开发应用智能装备与AI技术,相关重要部件人工智能外观缺陷检测设备及系统研制成功,辅助诊断外观缺陷准确率达99%。
作为核电站的“粮食”,核燃料元件是核电站运行的第一道安全屏障。1990年2月,中核建中向秦山核电站正式交付首批核燃料元件,标志着中核建中填补了国内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制造的空白,开启了我国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制造产业发展的光荣征程。30余年来,中核建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亚洲最大的压水堆核电燃料元件制造基地,先后点亮“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我国首个出口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国内外首堆核电站,目前已提供28000余组质量优良的核燃料元件。
如今,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中核建中正在加快推动核燃料元件制造和服务数智化转型,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实现质变,以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华 通讯员郑欣)
出彩速配-成都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股票配资平台代理-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