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科技社团服务中心指导,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第16届青年学者‘科技与北京’论坛暨第26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初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活动由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共同承办。
活动以“追梦科技人,奋斗正青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以及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13位青年才俊参赛,展现了他们对科技、生态、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等前沿议题的人文反思。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劲杨强调了跨学科和青年人成长在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各学科各领域的青年学者们积极参与活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师滕菲表示,本次比赛不仅是科技成果展示的契机,更是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提升自我表达能力的舞台。
在上半场的比赛中,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程运宏,以“公民科学——进入科学一把的‘新’钥匙”为主题,探讨了公民参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来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吴雨晴,以“逐梦新质生产力,奏响时代青春华章”为主题,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强调青年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熊桐建,以“数字劳动之争:分歧与回应——数字劳动本质内涵再审视”为主题,深入剖析了数字劳动引发的争议,并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探讨。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王仁风,以“陈嵘与新中国林业科技的起步”为主题,介绍了陈嵘在林业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和科学家精神,分析了其对林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来自中共中央党校的李冉,以“文化新体验:虚拟博物馆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虚拟博物馆的创新实践案例。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张宁,以“科技赋能下的九寨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主题,介绍了科技手段在九寨沟生态保护中的优势及应用。
在下半场的演讲比赛中,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侯彦罡,以“从传统文化中解读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为主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阐释了构建美丽中国的生态理念与实践路径。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田青青,以“敢教荒漠换新颜——右玉县的前世今生”为主题,讲述了右玉县从荒漠到绿洲的历程,生动展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果。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杜琳,以“理性的维度:从李政道看科学与艺术的交响”为主题,探讨了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共通之处。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锦霖,以“从实验室到未来:动物实验的变革之路”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专家点评环节中,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李会明指出应注重学术严谨性,在选题上注重科技元素。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智库基地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强调要加强感染力,好的故事还需要有好的讲述方式。刘劲杨教授在点评中强调,演讲要有明确的主题和问题意识,搭建好的论证的叙述框架,以精彩的结束语收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靳薇建议选手们紧扣主题,积极与观众互动,勇于展现自身科研成果。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孙涛建议选取有吸引力的标题和引入,形成有逻辑和感染力的演讲。
经过激烈角逐,三位选手分获一、二等奖,推荐进入北京市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复赛。
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贾婧,以“科技时代伦理视角下的情感异化”为主题,深入分析了科技发展对人类情感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了情感异化的隐性危机。
二等奖获得者、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李欣颖,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年数字素养提升”为主题,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下青年数字素养的重要性,生动讲述了青年数字素养的内涵与意义,并提出了青年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二等奖获得者、来自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何邦彦,以“人工智能模型中的主动防御技术”为主题,讲解了人工智能模型面临的安全挑战,并介绍了当下主动防御技术在保障模型安全方面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 通讯员张倩)
出彩速配-成都正规配资公司有哪些-股票配资平台代理-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